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贺新郎 其二 荔裳纳姬举子 明末清初 · 尤侗
 押词韵第四部
宋玉高唐
更相逢、洛川绣枕,袁家新妇姬姓
碧杜红兰香不已,间以明珠翠羽。
正解佩、吴宫春暮。
蝶粉蜂黄都褪了,看雕梁、燕燕交交乳。
衣带缓,低眉妩。

梦中神女亲携付。
宁馨儿、天上石麟,人间绣虎。
才听啼声知大物,豪气略如其父。
请脱帽、为公狂舞。
玉果金钱汤饼会,愧无功、厚赉吾能与。
只愁写,弄璋句。
广黄帝本行记 唐 · 王瓘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十八
黄帝以天下既理。
物用具备。
乃寻真访隐。
问道求仙。
冀获长生久视。
所谓先理代而登仙者也。
时有宁封子陶正
有神人过。
为其掌火。
能出入五色烟。
久则以教封子
封子积火自烧。
随烟气上下。
一旦飞去。
往流沙。
食飞鱼。
暂死二百年更生。
黄帝师其道。
封子游于沙。
使风后负书。
常伯剑。
旦往洹沙。
夕归蒲晋。
行万里而一息。
洹流如沙尘。
足践则陷。
其深不测。
大风吹沙如雾。
雾中多神龙鱼鳖。
皆能飞翔。
有石蓝青色。
坚而甚轻。
从风靡靡。
覆于流沙之上。
一茎百叶。
千年一花。
宁封子游海诗曰。
青蓝灼烁千载舒。
百龄暂死食飞鱼。
务光子。
身长八尺七寸。
神仙者也。
赤将子舆者。
不食五谷。
啖百草花长年。
容成公
善补导之术。
守生养气。
谷神不死。
能使白发复黑。
齿落复生。
帝慕其道。
乃造五城十二楼
以俟神人。
即访道游华山首山
东之泰山
时致怪物。
而与神会通。
接神人于蓬莱。
迥乃接万灵于明庭京兆伸山寒门甘泉谷口
黄帝于是祭天圜丘
将求至道。
即师事九元子
地皇元年正月上寅日。
斋于首山
复周游以访其道。
将见大隗具茨之山。
方明为御。
昌寓骖乘。
张若謵㢋前导。
阍滑稽后从。
襄城之野。
七圣皆迷。
遇牧马童子。
问途焉。
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然。
黄帝曰。
异哉小童。
非独知具茨之山。
又知大隗之所存乎。
请问为天下。
小童曰。
夫为天下者。
亦若是而已矣。
又奚事焉。
余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
余适有瞀病。
有长者教余曰。
尔乘日之车。
而游于襄城之野。
今余病少痊。
余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者。
亦若此而已矣。
又奚事焉。
帝曰。
夫为天下。
诚非吾子之事。
虽然。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
夫为天下者。
亦奚以异乎牧马哉。
亦去其害马而已。
帝再拜稽首。
天师而退。
帝曾省天皇真一之经。
而不解三一真气之要。
是以周流四方。
求其释解。
乃至圜丘之上。
其国有不死之树。
食其实与叶。
人皆不死。
丹峦之泉。
饮之长生。
有巨蛇害人。
帝以雄黄逐之。
留一时而返。
帝令三子习服之。
皆寿三百岁。
东到青邱。
见紫府先生
登于风山。
受三皇内文天文大字。
以敕召万神。
役使偫灵。
南到五芝元涧。
登元陇荫建木观。
百灵所登降。
采若乾之
饮丹峦之水。
西见中黄子
受九茹之方位。
北到鸿堤。
具茨
大隗黄盖童子。
受神仙图十二卷。
稽山
陟黄屋。
开石函。
发玉笈。
得金鼎九丹之经。
复授九转之诀于元女。
南至江。
登熊湘。
天台
受金液神丹之方。
广成子有道。
在空同山。
见之曰。
闻吾子达于至道。
敢问至道之精。
吾欲取天地之精。
以佐五谷。
以养人民。
吾又欲官阴阳。
以遂偫生。
为之柰何。
广成子曰。
汝欲问者。
物之质也。
汝欲官者。
物之残也。
自汝理天下。
云气不待族而雨。
草木不待黄而落。
日月之光。
益以荒矣。
汝佞人之心剪剪者。
奚足以语至道哉。
黄帝退。
捐天下。
筑特室。
白茅
閒居三月
复往邀之。
广成子南首而卧。
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
再拜稽首而问曰。
闻吾子达于至道。
敢问治身。
柰何可以长久。
广成子蹶然而起曰。
善哉问乎。
吾语汝
至道之精。
窈窈冥冥。
至道之极。
昏昏默默。
必静必清。
无劳汝形。
无摇汝精。
乃可长生。
目无所见。
耳无所闻。
心无所知。
神将守形。
乃可长生。
慎汝内。
闭汝外。
多知为败。
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
至彼至阳之原也。
我为汝入于杳冥之门矣。
至彼至阴之原也。
天地有官。
阴阳有藏。
慎守汝身。
物将自壮。
我守其一。
以处其和。
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
吾形未尝衰也。
黄帝再拜稽首曰。
广成子之谓天矣。
广成子又曰。
彼其物无穷。
而人皆以为终。
彼其物无测。
而人皆以为极。
得我道者
上为皇而下为王。
失吾道者
上见光而下为土。
今夫百昌。
皆生于土。
而反于土。
故将与汝入无穷之门。
以游无极之野。
我与日月参光。
与天地为常。
当我缗乎。
远我昏乎。
人其尽死。
而我独存乎。
黄帝得道之要。
复周游四海。
车辙马迹。
丹井遗书。
往往而有。
越元阙。
见中黄丈人。
云台
青城天国之都。
宁先生
受龙蹻之经。
筑坛于山上。
宁先生五岳丈人
使岳神一月再朝。
岳神洒六时之泉。
以代晷漏。
帝问先生真一之道。
先生曰。
吾得道。
始仙耳。
非是三皇天真之官。
实不解此真一之文。
近皇人为扶桑君所使。
峨嵋山仙官。
今犹未去。
可往问之。
帝乃到峨嵋之山。
清斋三月
得与皇人相见。
皇人者。
不知何世人也。
身长九尺。
元毛被体。
长皆尺馀。
发才长数寸。
其居乃在北山绝岩之下。
中以苍玉为屋。
黄金为床。
然千和之香。
侍者皆众仙玉女。
座宾三人。
皆称太清仙王。
方见皇人。
饮以丹华之英。
漱以玉井之浆。
黄帝匍匐既至。
再拜稽首而立。
请问长生之道。
皇人曰。
子既官四海。
复欲不死。
不亦贪乎。
帝曰。
万兆无主。
则相陵暴。
今为制法。
足以传后。
私心好道。
远涉四海。
幸遇道君。
愿垂哀告。
窃见真人食精之经。
徒省其文而弗综其意。
挹其辞而不释其事。
乞得教诲。
皇人大惊。
良久乃答曰。
汝安得闻见。
此乃金箓之首篇。
上天之灵符。
太上之宝文矣。
白日升天
飞步虚空。
身生水火。
变化无常。
此天仙之真。
惟有龙胎金液。
九转之丹。
守形绝粒。
辟除万邪。
役使鬼神。
长生久视。
乃血脉流宣。
肠化为筋。
百灾不能伤。
延期至亿千。
则惟有真一。
食五牙之文。
此二事。
但使南斗君领录。
参于太常楗籥。
自非仙人。
四千年一出。
约皆不得背科而妄泄也。
西王母秘此书于五城之内。
其外卫备有仙楼十二。
藏以紫玉之匮。
刻以黄金之札。
封以丹芝光华。
印以太上中章。
其无仙籍者。
不得闻知也。
子未可听天音于地耳矣。
便可去也。
帝答曰。
昔已受神丹于元女。
惟未受五牙食真之经。
今运会得见道君。
既不以授生道。
是臣相命不得度世耳。
因叩头流血。
唯乞悯济。
太清三仙王复悯助之曰。
此子先世有功德及鸟兽。
故芳气之流。
光于帝位。
何为隐其真牙之经乎。
可教而成之也。
皇人命帝坐而告之曰。
汝向所道之经。
上天之气。
归于一身。
一身分明。
了可长存耳。
夫人有生之最灵也。
不能自守其神而却众恶。
若知之者。
不求佑于天。
止于其身则足矣。
且一身犹一国也。
胸腹之位犹宫室也。
四肢之列犹郊境也。
骨节之分犹百官也。
神犹君也。
血犹臣也。
气犹民也。
故知理身则知理国。
爱其民所以安其国。
吝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散则国亡。
气竭则身死。
亡者不可存。
死者不可生。
所以至人消未起之患。
理未病之疾。
坚守之于无事之前。
不追之于既逝之后。
民难养而易散。
气难保而易失。
审威德所以固其理。
割嗜欲所以其真。
然后真一存焉。
三一守焉。
泥丸绛宫丹田。
三一之宅也。
子勤守之。
万毒不伤。
华池
食五牙。
便为真仙矣。
吾受此经于九天真王
今以相付。
存之于口。
名曰朱鸟之丹。
取之于身。
名曰真一。
勤乎秘哉。
大有旨曰。
五谷为刳命之凿。
五牙为长生之根也。
帝受道毕。
东过庐山
署九天使者。
秩次青城丈人
御史
主总仙官之籍。
为五岳之监司也。
帝又封灊山君为九天司命
主生死之录。
复以四岳皆有佐命之山。
南岳孤峙无辅。
乃章祠三天太上道君。
霍山为南岳储君
灊山南岳之副。
以贰其政。
以辅佐之。
乃写九州山川百物之形。
又作五岳之图。
用传于世。
帝鍊石于缙云
缙云之瑞。
缙云之堂。
丹邱存焉。
帝藏兵法胜负之图六甲阴阳之书于苗
帝又合符瑞于釜山。
奉事太乙元君
受易形变化。
藏于空同之岩。
帝考推步之术于泰山力牧
著体诊之诀于岐伯雷公。
讲气候于风后。
穷律度于容成
救残伤缀金冶之事。
毕该秘要。
穷究道真。
传阴符。
则内合天机。
外合人事。
理天下。
南洎交阯
北至幽陵。
西极流沙。
东界蟠桃
帝曰。
吾闻在宥天下。
不闻理于天下。
我劳天下久矣。
息驾元圃。
以反余真也。
修封禅礼毕。
乃采首山之铜。
铸鼎象物。
鼎成。
以象太一于雍州
其鼎知吉知凶。
知存知亡。
能轻能重。
能息能行。
不灼而沸。
不汲而盈。
自生五味。
真神鼎也。
遂鍊九鼎之丹。
服之以丹法。
传于元子
重盟而付之。
丹经藏于九疑之东委羽之
承以文玉
覆以磐石。
金简玉字刻其文。
帝又以灵宝五符真文金简书之。
一通藏于钟山
一通藏宛委
帝所铸剑镜鼎器。
皆以天文古字题铭其上。
或有秘谶之词焉。
时薰风至。
神人集。
厌代之志。
留冠佩剑舄于鼎湖极峻处昆台
立馆于其下。
马师皇者。
善医马。
通神明。
忽有龙下于庭。
张口闭目。
师皇视之。
此龙有病。
乃引针以针龙口中。
以牛乳煎甘草灌之。
龙病即愈。
师皇乘龙而去。
黄帝闻之。
自择以戊午日升天。
果有黄龙垂胡髯迎帝。
帝乘龙登天。
无为子及臣僚升天者七十二人。
其小臣不得上者。
攀断龙髯。
及堕帝弓。
小臣抱弓而号。
因曰乌号弓。
万姓仰天而呼。
因名其地为皇天原。
亦名鼎湖
其后有臣左彻
削木为黄帝像。
率诸侯而朝奉之。
臣僚追慕。
取几杖立庙而祭之。
取衣冠置墓而守之。
于是有乔山之冢。
黄帝曾游处。
皆有祠焉。
五百年后。
乔山墓崩。
空室。
惟剑与赤舄在。
一旦亦失去。
黄帝居代总二百一十年。
在位一百年。
升天为太乙君。
又为轩辕之星。
备黄龙之体。
在南宫之中。
后代享之。
列为五帝。
居中配天。
黄帝土德。
中央之位。
兼总四方也。
以镇星为子。
上配五老。
下配五帝。
黄帝之子昌意
弱水
昌意之弟少昊
帝妃女节所生也。
帝之女溺于东海
化为鸟。
名曰精卫。
常衔西山木石。
以堙东海焉。
少昊名挚
字青阳
即帝位。
号金天氏
黄帝之子也。
颛顼高阳氏
黄帝之孙也。
有圣德。
在位七十八年。
九十八岁。
母蜀氏。
商邱濮阳
禺强。
黄帝之允。
颛顼之子。
颛顼俱得道。
颛顼为元冥。
禺强为北方水神。
帝喾高辛氏
黄帝之孙。
帝生而神灵。
自言其名。
偃师
在位七十年。
一百五岁。
帝尧陶唐氏
黄帝元孙。
姓伊祁
名放勋
兴于定陶
唐侯为帝。
都于平阳
在位九十八年。
年一百八十八岁。
帝舜有虞氏
姓姚名重华
黄帝八代孙。
蒲坂
年百岁得道。
登遐于九疑
夏禹号夏后氏
黄帝元孙。
姓姒名文命
殷汤。
黄帝十七代孙。
黄帝子孙。
各得姓于事
帝吹律定姓者十二。
少昊有子姓曼。
颛顼姓姬
姓伊祁
姓姚
姓姒
姓子
又张邓轩路黄寇朱郦白薛虔资伊祁申屠黄公托跋。
黄帝有子各封一国
总三十三氏。
黄帝之后。
子孙相承。
凡一千二百五十年。
黄帝己酉岁
至今大唐广明二年辛丑岁
计三千四百七十二年矣。
闲居杂咏叠韵四律选二 其二 清末至现当代 · 林仲姚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出处:林仲姚选集
五谷胡为逊稗梯(稗稊:稗草和稊草,泛指杂草,一义比喻卑微。),人中因果孟轲孟轲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战国时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尊“亚圣”。)提。
剧怜有齿焚身象(有齿焚身:象因其珍贵的牙齿而遭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休怪惮牺断尾鸡断尾鸡雄鸡断尾,原指雄鸡怕做祭祀的牺牲品,故自残毁。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宾孟适郊,见雄鸡自断其尾。问之,侍者曰:‘自惮其牺也。’”用于描写自我残毁。)
青鸟使来书系足青鸟使者:指传递书信的使者。),白驹隙过日沉西。
长湖长湖:丹诏二十四景有“长湖秋水”。)古迹虽仍在,水已无潴汇赤溪赤溪:丹诏二十四景有“赤溪逆涨”。)
朝奉大夫常君墓志铭建中靖国元年九月1101年 北宋 · 晁补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四三、《鸡肋集》卷六五
元祐元年冬补之守齐,太学生商河常瑰以书来曰:「瑰宜见,未有间也。
今瑰举首则见历山,行则一日至齐矣。
其引物连类,慨然想见前古之英,而悼今世之不及者」。
补之异焉,复书曰:「足下学问非黄而泽以欺暗获售者比也,幸教之,甚厚」。
明年春补之去,瑰不果来。
又七年,补之还朝,瑰复自商河以书来曰:「先大夫没,无以铭,敢累子」。
补之曰:「《礼》,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
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
今我非大夫旧,不可谓知,然吾有与人游三十而莫我知,吾亦莫之知也。
大夫官有闻,其子信我于未见,我亦未见而信之,不可谓不知也。
铭其可辞」!
常,姬姓河内人
君讳谔臣,字彦辅,其系盖出于唐相国衮。
五代之乱,犹仕不绝。
检校职方员外郎德方者,始东徙棣州,今为商河人
曾祖讳峻,安丘县主簿,赠太子中允
祖讳仲容,不仕。
考讳亿,乾宁县,赠左朝议大夫
而妣,桃源县太君刘氏也。
君幼警悟不群,十二岁失怙恃,已能自发愤,昼服事兄所不懈,夜则取室中书读之,至音句无所从质,稍长始能自是正,遂通《书》、《礼》、《左氏春秋》,及出入他书传甚博。
嘉祐中,朝廷厌诗赋之弊,诏置明经科,视进士
君一上中高等,授试校书郎朝城县
凡府遣其校督尉事,尉皆礼答,至君不然,乃故慢君。
君杖遣之,守奇其能,不罪也。
刘旻诉盗杀兄,令以状属君,君疑焉,问安在,曰:「去矣」。
亟追还之,嚬蹙曰:「尔贼而兄,何盗也」!
惊立伏,曰:「不亲杀,实使牧者白现杀之」。
君曰:「其然」!
即自往捕,而白现已叩头马前矣,曰:「何敢逃」?
鞫治伏辜。
或告井中有死妇人,出尸验之,民聚观籍籍,莫知谁何。
一人持籋立后,君熟视之,色动,遽语吏收持籋者。
其人惶惧自露,尝为其家儿剃发,因诱妇人,取赀而杀之。
皆大惊。
再调汝阴县主簿,用举者充国书库官,又权主簿
自朝廷新学校,有司喜事,果于行法,有不可,君辄持之。
后起大狱,其不及者,皆君之持而不果者也。
光禄丞,知蓨县事,民至终年不见吏过门。
至当输租若钱,揭而书之县门,皆如期至。
吏既无所取民,民自谓今但输常岁半也。
有争田者,君阅其诉,不问,忽回语一吏曰:「若得何等馈,乃教为此」?
吏叩头不能匿,人亦莫测其故。
古邑,城门堑深,夏潦溺人。
君董夫河上,归以其羡工塞堑,为大道,再宿而成,民大便之。
岁旱,里妇产魃,󸈠云龙母,官迎致舍,谨祠之当雨。
吏白宜如故事。
君不听,取妇系庭下,责以妖,状曰:魃能神,三日不雨,杖而母!
会即日雨,岁亦大稔。
堋口镇,时天下初行市易,吏或禁民私卖买。
君独谨大货,薪苏鱼鸟听民贾,息入亦羡。
又岁课茶息数万缗。
前此,文书多,暮不得休。
君从容至午,则闭局去,放意山水以为常,而课亦登。
堋口濒江,岁暴涨,坏民庐,君募工为石岸三里,居民以安。
通判成都府
成都京师远,守贵官体,大吏相习,不知有监司,至参佐取充位事,无复可否。
君奉法不挠,革其因循,威甚行。
通判登州,前守尚气喜事,君数裁抑之,事以适平。
后守一切委事于君,君谢不能而阴赞之,政亦不弛。
均州事,均僻,佐守喜以无事自处,弊日积。
君首按流吏一人。
有大吏乔老舞文,罪莫得,畏君明,摧敛不敢踵故,然竟不自安。
一日,丐去为浮屠,州大称治。
德州,又知博州
博有河患荐饥,君劳来甚恩,囹圄数空,方议决积水、缮城壁为长利
无几何卒。
元符三年秋八月癸亥也,年六十有五。
光禄丞易宣义郎,七迁为朝奉大夫,勋骑都尉,服五品。
娶李氏,封金堂县君
男:珏、瓛、珫、璹,前卒;
瑰仲,琥季也。
瑰再应得任子恩,以与琥及弟之子希闵,今皆郊社斋郎
女归左侍禁俞涣。
瑰等卜以建中靖国元年秋九月庚申,葬君于商河县龙兴乡之原,以金堂祔。
君为人刚洁,乐善嫉恶,出于天性,然其归忠厚。
尝读尚书张乖崖公《谈录》,抵卷曰:「是皆吾所力能者,吾不用耳」。
遇人贵贱殊绝,无低昂亲疏意,然未尝一言求于人。
元祐中丞相刘公挚、左丞梁公焘,皆尝遣人致君,且用之。
君闻命,辄避去。
后哲宗召对便殿,曰:「卿何从识许将、黄履」?
君方知为二公所荐也。
徐进曰:「臣老,不足为陛下用矣」。
因罢去。
其为诗、颂、书、记、铭、序一百三十篇。
好佛学,晚益幻视世间。
为文字如其说,千言立成,无留碍。
其亡不乱,有舍利出柩,上下光明异甚。
然尝闻之,佛但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其神变末也。
其言曰:「若作圣解,则受群邪」。
为夫莫知而议者,故略云。
铭曰:
天下蚩蚩,皆以事为师;
事求有功,则以智出奇。
中民荣之,去其本绝驰。
反而观内,夫世安足为?
舍所为事以学道,必至寸功不施。
而无名之累,一朝之息,可以宅万世。
是故德人以所过为蜕。
猗欤,大夫庶其是!
滕子济墓志铭1138年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九一、《浮溪集》卷二六、《黄氏日钞》卷六六 创作地点: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滕,姬姓文王之昭也。
春秋时,以小国介齐、楚之交。
汉、魏、晋,世不乏人。
至唐有讳令琮,为国子司业者,子孙蝉联,绵十馀世,谱牒相传。
尧臣,任卫尉寺丞,于公为曾祖。
公绰,任宣德郎,于公为祖。
曰友,任朝请大夫,于公为皇考。
以公贵,皆赠东宫师傅官,妣、祖妣皆封郡夫人
公讳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人
年十六,补太学生,俊迈绝人,诸老生皆屈辈行与交。
既冠,擢崇宁五年进士第,调通州司理参军
秩满,升晋州观察推官
学官,中之,除兴元府府学教授
首冠词学兼茂科,入秘书省正字
公以轶材进,滞儒馆三年有馀,人为公不满,公处之裕如。
久之,迁著作佐郎尚书工部员外郎。
入对,敷奏详明。
徽宗喜曰:「顷得卿词学,程文甚敏」。
盖有意用公,而不为当路所右。
岁馀,裁移礼部。
又数年,为国子司业
连丁内外艰,服除,而靖康二年,金人至京师,时上开元帅府济州,即以檄召公,有「词学精赡,明习宪章」之语。
公至济州,率先群臣劝进,请筑坛如高邑故事。
乃除公太常少卿,相登极礼仪。
其告天及肆赦之文,皆出公笔,词旨激扬,闻者无不感动流涕。
寻擢起居舍人、权给事中,进起居郎,兼讨论祖宗法度检讨官,试中书舍人
公忠精出于天性,平时临事,未尝诡随。
及居论思之地,知无不言,见有未合,公论者必反复开陈,蒙上听纳而后已。
显谟阁直学士孟忠厚,乞用父任减年,转朝奉郎
公因言:「忠厚,隆祐太后之侄。
太祖太宗以来,无母后兄弟之子班侍从者,故日者给舍交章论列,乞换忠厚右列
陛下方色难以奉母后,故未即施行,其如中外之情未厌。
愿少垂省览,以毋违祖宗成宪」。
从之。
武义大夫康义用登极恩迁遥郡刺史,公封还词头,力陈「陛下即位以来,凡发号施令、立政造事,必法祖宗彝宪
惟能法祖宗,故能得人心而当天意。
邢焕中宫之父也,孟忠厚,隆祐太后之侄也,犹曲从人言,易戎班之秩。
康义何人,乃敢紊彝宪如此?
义者,内侍康履之父也。
自古召乱之源,不出于外戚之挠法,则出于内侍之干政,汉、唐可鉴。
登极恩各迁官一等,天下之至公也,祖宗以来,未之或改。
康义乃以御宝批降特旨迁一官,而暗升五等之秩,观此有异于墨敕斜封之时乎」?
凡再降旨令行下,终不从命,人莫不重公有守。
后军统制韩世忠以不能戢军赎金,公言:「世忠偏裨,无赫赫功,祗缘捕盗微劳,躐官数等,位亚节旄
人所以未有言者,以方群盗充斥,姑责其后效。
比卒伍背叛,至夺御器,逼谏臣于死地,恬不知罪,致臣僚论奏,乃止罚金,将何以惩后」?
世忠降一官。
江州陈彦文,用刘光世保奏,录其守城功,迁龙图阁待制
公以光世之章,前后牴牾,阁而未下。
宰相力主彦文,趣公行词,公言:「给舍缴驳,命以次官,行下两省,故事也。
陛下以臣言为是耶,当更下监司覈实,次第推赏,先及城守官兵,而后彦文进职。
以臣言为非,循国家故事可也」。
论列谆谆不已,大失宰相意。
会有布衣试后省者,不合体式,而公以文理优长取之。
谏官李处遁迎合论奏,遂除公集英殿修撰提举杭州洞霄宫,众论为之不平。
未几,车驾幸平江,再除中书舍人
及陛对,奏疏乞寅畏天命,固安人心。
其略曰:「去岁郊礼前数日,太阳示变,验之图史,为异甚大,而日官不以闻,廷臣不知告,使陛下修厥事以应天者未至。
比逆臣敢萌不轨,天之示象,前已著明,惜朝廷不知先事而戒也。
陛下即位,行再岁矣,恩倖敛怨而几蹈覆辙,奸宄犯顺而未即授首,陛下盍察人心所向,而少留圣意乎?
今恻怛爱民之政徒为空言,而百姓不以为恩;
哀痛责躬之诏不著事实,而四方不以为信。
忠佞并驰而多士解体,刑赏失当而三军沮气。
臣愿陛下取建炎初元以来所下诏书、所举政事,熟思审度,得无一二类臣言者,望参稽得失而罢行之」。
上褒谕有谏臣之风,除左谏议大夫
公在谏省旬日,封章屡上。
上称其知大体,遂有意登用,擢翰林学士,面奖再三:「卿言甚忠,非卿孰为朕言者」?
翌日,除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
建炎三年,天子反正,宰相吕颐浩建幸武昌为趋陕之计,既还建康,又建欲尽弃中原,焚室庐,徙居民于东南。
公力持不可。
时在谏省,语御史中丞张守曰:「吾曹当以死争」。
执政,又恳言之,上悟而止。
颐浩叹曰:「公真执政之才也,孰能受命二日而决此大计乎」?
谏官袁植请诛黄潜善、汪伯彦,公言:「傥如植言,伤陛下好生之德矣」。
上首肯久之,即批出罢谏职。
翌日见上曰:「昨日观罢袁植之命,有『忠厚之言未闻,杀戮之事可戒』。
大哉,王言也!
太祖以来,未尝戮一大臣,国家历祚绵长,过于两汉者,此也」。
上大悦。
李成遣属官至金陵,力求淮南吕颐浩欲从之。
公曰:「此养虎遗患也。
已命知徐州,迁延不赴,莫若趣其之任,使远迩闻之,知朝廷之命必行。
既情得,靡然退听」。
陕西进马,上择其一良者独赐公,且诏应恩数并依同知枢密院事
无何,诏恭太后奉神主之江表,以参知政事李邴权知三省枢密院事,公为资政殿学士,同之从卫以行。
辞疾,则又命公权知,刘珏为贰。
赐公亲笔手诏,凡百四十六言,极褒嘉之辞,许缀宰执班奏事,寓治都堂
公从卫至洪,刘光世统大军为屏翰。
光世不能,金人渡江,乃退保虔州
殿中侍御史张延寿不知曲折,极口诋公,于是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
延寿言之不已,又责授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永州居住。
未期年,许自便。
其年九月,复左朝请大夫,依前宫祠
绍兴二年九月某甲子,薨于江西,春秋四十有八。
元室常氏,赠右谏议大夫安民之女,封咸宁郡夫人
一子曰珙,某官。
二女,为某官管镇、某官梁兴祖之妻。
孙男女六人。
有文集二十卷、《翰墨丛记》五卷、《韶武遗音》三卷。
绍兴三年四月某甲子,珙奉公葬平江府吴县至德乡华山
绍兴八年三月,追复龙图阁学士
藻与公同为建炎元年中书舍人者也,闻公立朝吁谟献替之馀,莫详于藻。
谨择其大者书之,而系之以铭。
铭曰:
自古明盛,繇臣纳忠。
靡怀不陈,无壅不通。
在贞观世,贤哉郑公。
封章敢言,日沃帝聪。
政否斯替,卒成治功。
至诚爱君,夫孰与同?
公兴其后,独绍乃风。
造膝衮衮,略无隐衷。
言听谏行,帝旌匪躬。
遂参兵柄,颇牧禁中。
折冲销萌,应变不穷。
国以兴起,宛如镐丰。
上方畴咨,分陕忽东。
天胡中夺,年未及翁。
邦国殄瘁,筹帷一空。
应期而来,神复返崧。
琢词于阡,用赫厥终。
唐佐府君墓志铭嘉泰三年十月 南宋 · 孙应时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九三、《烛湖集》卷一二
姬姓周公支子,封于,其后以国为氏。
春秋时用于晋者茷、忠,于邾者夷、鸿。
秦以敢谏重者焦,以仙著者蒙若盈,汉以德行称者容。
自是千有馀年,史不概见。
今江浙往往多姓,而之馀姚最蕃,相传唐末自丹徒来徙云。
君伯父宠三,从伯父崇,踵擢儒科。
君父亦举礼部,有名,遂为馀姚望族。
君名宗愈,字唐佐
少而秀颖不群,舅氏待制侍郎陈公橐深器爱之。
慷慨自负,谓功名可立致。
早夜苦学经史百氏,细字手抄,务博涉,为文词。
既丧二亲,年益长,家益单,则喟然曰:「吾不及为亲荣矣。
先人之薄田犹足以供祀,盍自力乎」?
于是始综葺生理,惟俭惟勤,亦无他营,久之遂甲一乡。
而君儒雅自如,望之气貌清高,若立尘埃之表;
即之语上下古今,是是非非,一当于义理。
喜觞客,酒酣啸咏,风味郁然,其胸中固未始汩没也。
为人公直简实,无缘饰。
行己必端,为人谋必忠,尚礼节,重然诺。
所接贵贱若一,不翕翕作炎凉态。
安分自守,无妄动。
屋饰、服用、饮食取粗足,不务观美。
尤以用智术、事兼并为戒,市田常过其直。
家无诡籍匿赋,无重权概。
宽厚多恕,子弟臧获,䜣䜣如也。
唯谨宗族姻旧,待以恩意,急难乏绝,当予者予之。
弟死,嫁其女,廪其孤。
以故内外无怨言。
先时,里正多破业,仇讼不已。
施侯宿为县,劝民义役,君喜曰:「吾素志也」。
亟捐膏腴数十亩倡之,博尽众谋,画为要束,期于坚定永久,施侯特所叹重,遂以为一县式。
岁饥,独不闭粜,远近赖之。
呜呼,若君可谓善于居室、仁而富者也。
嘉泰三年正月十七日终于家,年六十八。
曾祖名与钦宗讳同音,祖似,父扬。
君娶张氏,有贤行,实能戮力成君之家,先二十年卒。
四男子:可立、可予、皆早世;
次曰文、曰同,皆业进士
三婿万汝翼、韩章、吕隽,皆仕族,馀一女与二孙女尚幼。
文等卜以其年十月乙酉葬君于其县龙泉乡柘隩之麓,合张夫人之兆,前期乞铭于予。
予于君同乡有连,又相善也,知君之行为详,可以传信,无愧辞。
铭曰:
心醇兮不疵,行周兮不亏。
老成兮典型,孰浮薄兮敢訾。
成家兮艰难,无愧兮孔安。
考终兮邱樊,勒此铭兮不刊。